宜昌高新区:探索破解新市民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四大难题”

来源: 宜昌高新区党工委党建工作部  日期:2025-01-23 13:13:31  点击:次  分享到:

 

  宜昌高新区是外来务工人员聚集地,现有流动人口超9万人,外出务工和人才流动中的党员越来越多,流动范围越来越大,新市民党员管理难度越来越大。近日,宜昌高新区深入部门、街道、社区开展多轮调研,印发《加强新市民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实施方案》,积极探索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新路径,解决新市民党员去向难掌握、学习难覆盖、服务难保障、作用难发挥的实际问题,确保他们流而有向、流而有学、流而有为。

  摸清底数,解决去向难掌握问题。开展新市民党员“寻雁归巢”行动,建立与公安、人社、市场监管、工会、税务等部门信息共享,全面采集新市民党员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入党时间、联系方式、流出地省市县、从事行业、现工作地、现居住地等基础信息,建立完善新市民党员信息库。针对流动党员密集地区,与当地组织部门密切协作,用好宜昌智慧党建云平台,引导流动党员就近到村(社区)党组织报到。

  完善体系,解决人员难管理问题。在新市民党员管理服务中心党委下设带有地域、行业、属地特点的流动党支部,实行中心党委和属地党(工)委双重管理。按照所在省份、地市、县等进行分类,依托外地在高新区(及宜昌城区)成立的同乡会等组织,成立地域型的流动党支部;按照建筑、装修、餐饮、百货等行业分类,根据党员个人意愿,成立家装、餐饮型行业型流动党支部。另外,实行属地兜底,按照党员分布情况,成立东苑街道、东山花园社区、跨境电商产业园、云计算大厦等属地型流动党支部。新市民党员的日常教育管理服务由中心党委统筹、各级党组织配合。

  健全机制,解决服务难保障问题。建立信息动态更新机制,要求各级党组织常态化开展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党员找党员“三找”活动,及时掌握新流入党员基本情况。健全帮扶关怀机制,推行“政治生日”必谈、组织生活会前必谈、思想异常必谈,逢年过节必访、急事难事必访“三必谈、二必访”,及时掌握党员思想动态及生活工作情况。建立“双线”学习机制,“线上”通过微信群、QQ群等及时收集推送最新学习资料,“线下”安排集中学习,确保新市民党员理论素养与时俱进、不断提升。

  创新方式,解决作用难发挥问题。打造“新市民党员志愿服务超市”,制定新市民党员积分管理办法,将新市民党员学习教育、认岗领责、承诺兑现、参与活动等情况纳入积分管理,定期开展积分兑换活动,引导新市民党员积极参与人居环境整治、文明城市创建、乡村振兴等,不断增强其责任感和服务意识。搭建交流平台,通过小板凳议事、院坝恳谈等形式,鼓励他们在组织建设、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等工作中贡献“金点子”。开展优秀新市民党员评选活动,每年评选10-20名“最美新市民党员”,用身边榜样感染身边人、带动身边人。

 

本文作者:

责任编辑:中廉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