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菜市场摔倒引纠纷 融法于理化“干戈”

来源: 中廉法治网  日期:2025-02-05 11:26:16  点击:次  分享到:

   小案件关乎大民生,每一件小案件背后都关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对当事人来说都是大事,每一桩案件的审理都彰显着司法的温度。近日,西宁市城中区人民法院化解一起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纠纷。

   2024年7月30日11时许,年近耄耋的陈某至早市买菜,行至市场卖蘑菇的摊位,被摊位旁铁杆(架)绊倒,致使原告左侧髌骨骨折、左侧前臂软组织损伤。陈某摔伤后,摊主吴某当即报警,随后110民警到场,陈某及其家人认为市场管理方及摊主未尽到对摊位的管理义务,应承担主要责任,民警当场组织陈某家人、市场管理方工作人员及摊主吴某调解未果。当天陈某家人送其至医院就治,在陈某就医期间,三方就赔偿事宜多次协商无果,矛盾激化。2024年11月7日,陈某一纸诉状将市场管理方及摊主吴某诉至法院,索赔医疗费、误工费、精神损失费等。

    承办法官受理案件后,认为本案不仅涉及责任判定的问题,亦是双方责任观念的价值考验,案件的审理必须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明确责任,融法于理才实质化解争议。承办法官第一时间组织会见双方当事人,通过“背靠背”的方式了解诉求,归纳争议。为查明案件事实,法官与法官助理至案涉市场,详细勘查事故现场,查看案涉摊位材质、位置及周边环境,向周围摊主和目击者调查事发经过;至公安机关调取出警记录及执法记录仪影像,力求呈现事发现场的原始状况;因陈某腿伤无法出庭,前往陈某家中调查事发经过,以求还原事故真相。庭审中,认真听取陈某的事实与理由、市场管理方及摊主吴某的答辩意见,组织双方证据交换,出示法院调取的证据,耐心听取当事人的陈述,认可当事人合理的情绪表达,缓和双方当事人的矛盾。裁判时,主审法官综合评判案件事实,把法律准则融入道理阐释之中,借助事理逻辑、道德情理来解读法律条例,客观划分当事人的责任比例,合理确定赔偿范围。宣判后,针对当事人提出的问题,主审法官从事实认定、证据采信、法律适用、裁判理由等方面进行详细阐释与说明,消除当事人的疑惑和不满情绪。
   在整件案件的审理过程中,主审法官从法律层面向当事人分析案件的走向和可能的判决结果,让双方当事人认识到自身行为的法律后果;从情理角度,引导双方当事人换位思考,公正地对待事件真相,提出合理的赔偿方案建议。最终,当事人双方均对判决结果表示认可,市场管理方及摊主吴某秉持着尊重法律、诚实守信的态度,主动履行了判决书所确定的义务,本案实现案结事了。
   此次判决,是法律刚性与情理柔性的交织,它让公众看到,法律不绝非机械冰冷的条文堆砌,更是解决纠纷、传递温暖的有力武器。本案的妥善解决,得益于融法于理的司法智慧,法院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兼顾人情事理,让当事人服判息诉。今后,城中区人民法院将继续秉持融法于理化“干戈”这一理念,精准化解矛盾,为社会长治久安贡献源源不断的司法力量。

本文作者:中区法宣

责任编辑:史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