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姐,冬季天气冷,骑车出门注意防寒保暖,更要注意交通安全啊!”蹲下身,在群众电动车后细心地贴好反光标识贴,刘娜站起身抽出一张宣传单为身边几名群众讲解起来。
刘娜,营口开发区公安局交警大队宣传科辅警。一位默默无闻的“幕后工作者”、奔走在交安宣传战线的“追梦人,她胸挂相机、手拿纸笔,奔走在警民之间,记录开发区交警大队的日常点滴;车里装着宣传单,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进村屯、进家庭,用一堂堂别出心裁的交安宣传课,将交通安全知识传递给千家万户。
追梦的脚步
1988年出生的刘娜,大学毕业后成为一家幼儿园的中班班主任。做了一段时间后,她就知道自己不属于这里,一个念头渐渐萌生,从小她就喜欢做警察,羡慕站在台上指挥交通的交警,不能让眼前的安稳停下自己追梦的脚步,她果断备战考警。2007年刘娜的梦想成真,在众多考生中,以优异成绩脱颖而出,顺利通过面试,成为营口开发区第一批女辅警10人中的一员。
上岗执勤前便是1个月的军事化封闭训练,在武警教官的严格要求下,每天早上四点起床,长跑十几公里,队列、体能训练,让很多女孩子感受到痛苦难以坚持,刘娜却乐在其中,坚信“坚持就是胜利”,以饱满的热情迎接挑战。
就要走上岗台了。一天刘娜和妈妈走在鲅鱼圈的大街上,路过友谊商城岗时,呼啸的寒风刮来,吹到脸上像刀割一般疼,浑身立刻瑟瑟发抖。“闺女,以后你就要站在这执勤,能坚持住吗?”“一定能!”
英姿飒爽站在马路中,指挥着来来往往的车辆,日出月落中一幢幢大厦矗立在身旁与她作伴,开发区的日渐变化见证刘娜的成长。
每天7:10分上岗,18:10分撤岗,365天在岗无休是刘娜的日常。无论刮风下雨下雪、阴晴圆缺,刘娜总是坚守在马路上、人行道上,柔声地和群众交流着;烈日下,承受着高温的“烧烤”成了“焦警”,穿梭在人群中维护秩序;冬日里,寒风瑟瑟大雪纷飞,站立在车流中指挥交通。风吹日晒,汗流浃背,数九寒冬,眼眸结霜,记录了她青春无悔。严谨扎实的工作作风、英姿飒爽的美好形象、规范标准的专业技能、潇洒漂亮的指挥动作,红绿灯下,成为鲅鱼圈区友谊商城岗一道靓丽风景线,打造成了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闪亮名片。
“记得那天在岗上执勤,刚上岗,就看见一个小女孩目不转睛的在盯着自己看,眼睛随着我的指挥手势转来转去,二十分钟换岗,我走下岗台,小女孩还站在那里。‘姐姐,你太帅了!’小女孩脱口而出的夸赞,瞬间驱散我的疲惫。
还有一次,我正在岗台执勤,一位外国女士,通过身边的翻译向我说,要和我合影。随着相机灯光一闪,我与外国美女合影定格。”刘娜满脸自豪地回忆说。
拼搏的身影
2013年6月,刘娜从岗勤来到大队宣传科。“岗勤指挥交通那是‘武’,宣传是‘文’,弃武从文太大的挑战,一切都得从零开始。”
“刚开始做宣传时,科里除了科长就我一人,每次下去宣传只有我一个人,从摄影,到文字、编辑、发送我是全来,只好请听课的人帮我拍下照片,回来后,我整理。”
交通宣传工作在别人看来,可能只是一张普通的照片,一篇看似平淡的稿件,但对刘娜而言,是作品、是心血。为了一张照片,她总是要想方设法寻找最好的拍摄角度;为了一篇稿件,她会反复斟酌和推敲,常常一忙就到凌晨;为了真实反映民警的辛苦付出,她顶着漫天风雪,迎着零下十几度的彻骨寒风定格快门,记录民警工作瞬间。
作为一名交通安全宣传员,刘娜积极投身到交安宣传工作中。在农村,她进村入户“零距离”,田间地头“一对一”,坐在炕头上,一声声“伯伯、阿姨”,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群众进行交通安全知识宣传;在课堂,她化身和蔼可亲的“刘老师”,把交通安全歌谣送到了孩子的心间;在社区和企业,她利用休息时间及时获取整理新鲜素材,针对不同群体,制作宣讲PPT多媒体课件。
不管进企业或是进农村开展宣传,总是和蔼可亲,贴心宣教,突出面对面、精准化、走心化,每次宣传,无论时间长短,从策划、收集素材,制作PPT课件,刘娜都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为了让大家意识到遵守道路交通法规的重要性,每一次进村入户,刘娜总是提前了解当地的道路交通情况,收集整理发生过的典型交通事故案例及群众关心的热点话题,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三轮车可不可以载人?农村留守中老年人应该注意哪些交通安全?什么是一盔一带?横穿公路有哪些风险?什么是酒驾?什么是危险驾驶?酒驾醉驾的后果是什么?”她用真情实意将交通安全知识送到群众心坎上。通过上一堂警示教育课、播放一段视频、发放一份告知书的模式,总结形成“一张桌子一个话筒,一群人一条心”,针对不同人群、不同场景、不同地域、出行方式等特点的“分众化”交通安全宣传模式。
为了改善一直以来老年人、儿童对交通安全知识的认知不够,交通安全意识相对淡薄,应变能力较弱的现状,刘娜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学习授课技巧、改进授课内容,将交通安全知识以浅显易懂和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授给孩子和老人群体。
“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时等一等。这是直行加速手势,小朋友跟着一起做”,在刘娜的带领下,一群小朋友争先恐后地模仿着,一堂生动有趣的交通安全主题教育正在幼儿园开展。
幼儿园孩子小,注意力不易集中,刘娜把交通安全知识做成五颜六色的卡通小粘贴,带着孩子喜欢的小礼物,通过与孩子们做互动游戏,观看动画片,认识交通指示牌模型,讲解如何安全过马路等交通安全知识。寓教于乐,让孩子们在玩中记住交通安全知识。
“在买菜路上遇到路口再小,也要一停二看三通过”,在刘娜一次次叮嘱中,社区交通安全小课堂落下帷幕。
“叔叔阿姨,你们每天天不亮就出来清扫大街,一定要注意安全,要随时注意来往的车辆。”刘娜给环卫工人送去温馨的提醒。
在辖区各村委会门前,刘娜将《致农民朋友的一封信》发放到村民手中,并结合交通事故案例,详细讲解农用三轮车设计原理及违法载人的危害性、酒驾醉驾违法后果、“一盔一带”的重要性等。面前的展板即为讲板,手中的宣传彩页就是教材,流动的“交通安全课堂”在人群中随时开讲,吸引过往村民参与进来,不断扩大宣传教育受众面,增强群众交通安全意识。她为夜间骑车出行职工和村民的电动车贴上反光标识,增强电动车夜晚行驶辨识度,提高出行“安全系数”。
每逢开学季,刘那都要走进校园,为同学们送上 “新学期交通安全开学第一课”,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出行规律及学校周边的交通环境,结合真实事故案例,重点围绕“过马路要走斑马线、要看红绿灯”“不穿越、攀爬、倚靠护栏”“不在路上扒车、追车、强行拦车、抛物击车”“不在马路上踢球,跳皮筋、打闹、玩耍”等交通规则进行针对性讲解遵守交通法规、文明出行的重要性和交通安全常识。发放精心制作的宣传材料、小礼品,用问答互动的方式,与学生面对面交流,课后留下小作业:把今天学到的交通安全知识,回家讲给爸爸妈妈听,写个小短文……鼓励学生回家后向家长进行反向输出,共同提升交通安全意识。
为了更加生活化地展现交通知识,刘娜每周一次,进入开发区电视台,主持《刘娜说交通》,用真实常见的交通陋习对大众起到警示作用;用生动甜美的语言引导大家要遵守交通规则,文明出行,保护好自己及家人。
现在刘娜和队友们,每天在早晚交通高峰期,连线电视台,通过“FM96.5鲅鱼圈平安之声”现场直播辖区内路况、车流,遇到恶劣天气,提醒交通参与者减速慢行,小心驾驶,确保安全出行。
近几年以来,刘娜走进企业、学校、社区、单位开展交通安全宣传共计500余场次,留下了她宣传交通安全的忙碌身影。
无悔的付出
2022年12月,辖区普降大雪,刘娜拿起相机跟随大队领导立即奔赴疏堵保畅一线,在狂风暴雪肆虐、寒冷冬日夜晚,她站在积雪漫过膝盖的深洼,白毛风吹打在身上,她还是坚持按动快门记录下了当时在恶劣天气下民(辅)警在雪中奋战的珍贵影像资料,在完成了现场拍摄工作后,又马不停蹄的赶回办公室进行稿件写作、后期剪辑、报送各媒体平台同步推送,而忙完这一切,已到凌晨1点!
2008年,端午节放假,刘娜回到大石桥妈妈家。在唠嗑中,刘娜从姐姐口中知道,妈妈生病住院刚出院。“妈妈住院怎么不告诉我?”“我知道你工作忙,有你两个姐姐呢。”妈妈的话让刘娜瞬间泪崩……
“每年的大年三十、初一,刘娜都主动要求,‘我没有孩子,家里也没事,我值班。’十年了,都是这样。”宣传科长许靖悦说道。
2013年大年初三,刘娜与家人团坐在一起吃早饭,突然接到电话,大队室外LED显示屏坏了。撂下电话,刘娜走出家门。
外面寒风凛冽,雪花纷飞,冻结的空气弥漫着雪的味道,冰冷的雪花飘落在脸上,让人感到刺骨的寒冷,不禁打起寒战。白雪铺满了大地,路面结了一层厚厚的冰,回单位的路似乎变得格外漫长。长途客运车班次减少,出租车也难以叫到,刘娜裹紧身上的棉衣,跺着脚,搓着手,似乎要冻僵了,焦急地等待着……
来到单位,冒着雪,检查设备,更换零件,调式,换上雪天路滑小心驾驶等提醒语……拖着疲惫的身体,在晚上九点半多才回到家。“那一次,妈妈非常担心,一遍遍出门往路边望,盼着能看见我的身影……”说到这,刘娜哽咽了。
连续三年间,刘娜主动放弃年假,逢年过节更是难以和家人团聚。“有的时候想起来,确实感觉到挺累,但每当听到孩子们大声喊道‘刘娜阿姨’,每当出去打车,‘你是刘娜,不要钱了’ ……这时,我会赶到非常自豪,我被大家认可了,一切的付出都值了。”
刘娜,平凡的交通安全守护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守护着每一个出行人的安全。用热情、勤劳、智慧,以电视节目为平台,与手中的话筒为伴,用鲜活的案例,演绎着一次次感人的宣传,用忠诚、挚情、真心谱写一曲曲爱岗敬业之歌。先后荣获优秀共产党员、最佳宣讲员、岗位工作能手、最佳青年工作者称号,多次在公安系统主题演讲中获得一、二、三等奖。用自己的耐心和坚持,维护着交通的顺畅和安全,诠释着警察的责任和使命。
(营口开发区交警大队)
本文作者:孙守印
责任编辑:罗明丽
下一篇:
福州监狱:与法同行,“典”亮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