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航企业发展新引擎 营商环境“优”无止境 ——大通法院挂牌成立“优化营商环境执行工作室”

来源: 中廉法治网  日期:2025-04-18 09:52:13  点击:次  分享到:

  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为有效解决涉企执行难题,打通司法服务营商环境的“最后一公里”,4月16日,大通县法院立足司法职能前沿,精准洞察县域经济发展脉搏,毅然扛起优化营商环境的司法担当,倾力挂牌成立“优化营商环境执行工作室”,开启了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的司法新征程,旨在通过创新执行机制、强化协同联动,为企业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精准的司法服务,助力县域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2024年,大通法院申请执行人为民营企业的案件数为680件,占新收执行案件的18.19%;被执行人是民营企业的案件数为710件,占新收执行案件数的18.99%。随着大通县产业结构的多元升级与市场主体的日益活跃,各类商事纠纷不断增多,传统司法执行模式在面对复杂多变的营商纠纷时,渐显迟滞与力不从心。针对这一现状,大通法院深度剖析各类弊端,认识到构建专业化、精准化、高效化的执行机制迫在眉睫,优化营商环境执行工作室应运而生,重塑企业对法治营商环境的坚定信心。

  优化营商环境执行工作室组建专业执行团队,涵盖资深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员等,从法律解读、执行流程管理、涉金融、文书记录等方面,全方位、多角度、更高效地将法律法规运用到具体的商业纠纷执行案件中。同时,建立高效、透明、便捷的运行机制,制定《大通法院善意文明执行十项措施》,从充分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查控、强化信息共享机制、转变执行工作模式等方面更好地应对营商环境下各类案件的特殊性,全方位地满足大通县各类企业在营商过程中的司法需求。

  立足当下,展望未来,大通法院优化营商环境执行工作室有着清晰明确的前景规划,即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进一步落实《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执行工作中进一步强化善意文明执行理念的意见》,在执行措施上,以《大通法院善意文明执行十项措施》为抓手,在办理执行案件中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兼顾法理、事理、情理,不再单纯地以强硬手段实现债权,而是充分考量企业的生存发展需求,对于暂时陷入困境但有发展潜力的企业,不再一味简单地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强制措施,在深入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财务状况以及市场前景等多方面因素后,灵活运用“活封活扣”替代传统“死封”,允许企业在一定范围内继续使用涉案财物维持运营,将设备运营收益专款用于清偿债务,助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工作模式上,积极推动执行工作模式的转变。一方面,优化涉企案件执行“绿色”通道,建立“立审执”一体化高效工作流程。另一方面,执行策略上更加注重多元化。根据不同案件的特点,灵活运用和解、调解、强制拍卖等多种手段,促进各方在自愿、平等的基础上达成互利共赢的执行方案,为企业提供更加精准、高效的司法服务。
  在涉破涉金融案件上,加快创新举措。针对性建立“一企一策”化解方案,依法执行与依法破产有序结合,快速、有序地完成资产处置和债务清偿。加强与金融机构的沟通协作,深入了解金融机构的债权情况和执行需求。及时将抵押物进行评估、拍卖,加快资金回笼速度,保障金融机构的资产安全。充分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调整还款计划、展期等方式,缓解企业的资金压力,实现金融秩序稳定和企业健康发展的双赢局面。
  执行工作室同时将法治宣传、法官上门普法、涉案企业回访、企业信用修复纳入到优化营商环境执行工作的后续方案中,通过举办法律讲座、以案释法、了解涉案企业在执行后的发展状况、启动企业信用修复程序等方式,提高企业的法律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实现源头纠纷预防,提升企业对大通县营商环境的认可度和归属感,激励企业在当地持续健康发展,重新获得市场信任,参与正常的商业活动,避免再次出现信用风险。
   大通县人民法院创建的优化营商环境执行工作室,以其全方位、多维度的工作举措,在法治框架内积极探索创新,为大通县的企业发展和营商环境优化注入了强大的司法动力。该工作室将坚定信心,实干争先,树牢“如我在执”的为民情怀,继续秉承公正、高效、创新的理念,不断适应县域经济发展的新需求,把此项工作与全县中心工作结合起来,同“转作风 夯基础 抓落实”专项行动结合起来,同“挑大梁勇争先”工作结合起来,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持续提升司法服务水平,以推动发展、造福于企的实际成效检验工作室的成效,充分发挥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的职能作用,为县域经济向着更高质量、更具活力的方向蓬勃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本文作者:宋达

责任编辑:史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