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摆设在城市居民小区里的“爱心捐赠、旧衣回收”的回收箱,虽为居民在处理家庭旧衣物时免去了烦恼,但回收箱在实际运行中却是乱象丛生。
居民在捐赠旧衣服时都会认为自己在做善事,但对回收箱的投放主体资质及衣物的去向,居民都是不得而知,一脸迷茫。有居民问,这些“爱心捐赠”的回收箱难道不靠谱?
有记者在调查中发现,部分“爱心箱”上标识的主体并未获得公开募捐资格,有的虽然有资格但未进行备案,或备案的项目并不涵盖旧衣回收。此外,还有一些摆放旧衣公益回收箱的主体自身并无相应资质,仅作为某些慈善组织的运输合作方,但在设立箱体时却使用了自己的名称,这无疑增加了捐赠衣物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根据现行《慈善法》、《慈善组织公开募捐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公开募捐的组织机构,必须是依法登记满一年的慈善组织才能申请,此外,慈善组织在开展废旧衣物公开募捐时,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制定募捐方案并进行备案。回收箱作为募捐活动的载体,其显著位置必须清晰标识组织名称、公开募捐资格证书、备案的募捐方案以及联系方式等信息。然而,实际运行中不规范的操作带来了诸多隐患。居民的捐赠行为究竟是爱心公益还是成就他人的无本生意?没有资质,谁来保证衣物的去向安全?如果衣物被不法分子利用,流入非法市场怎么办?这一问题的揭示,不仅关乎公益事业的透明度,更牵动着每一个参与者的切身利益。
为此建议:
一、构建完整管理体系。由民政部门牵头,明确区分慈善类和盈利类的回收主体,建立健全旧衣回收箱投放和管理细则,对设置的旧衣回收箱进行备案、抽查,保证旧衣回收箱设置合理规范。
二、加强监管力度,建立健全处罚机制。政府市场监管部门牵头,不定期对旧衣回收箱清理整顿行动,对违规放置旧衣回收箱应及时调查处理,对以公益为名倒卖旧衣等行为进行严肃查处。同时,检察机关要充分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关注旧衣物回收等慈善公益事业,推动旧衣回收项目规范管理。
三、 创新技术手段,及时进行信息公开。引入先进的技术手段,如物联网、大数据等,实现旧衣物的跟踪和溯源,提高整个行业的透明度和可信度。(文/湖南君杰律师事务所许小军)
本文作者:许小军
责任编辑:金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