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县人民法院:实力圈粉!“花式” 普法接地气聚人气

来源: 中廉法治网  日期:2025-03-14 12:23:30  点击:次  分享到:

     近年来,大通县人民法院深入推进“八五”普法规划落地落实,针对不同群体需求导向量身定制,积极探索构建“办案+嵌入式”“文艺+沉浸式”“点单+上菜式”的“三式”普法新格局,让群众听得懂、能接受、愿参与,使得普法活动有料又有趣。

聚焦审判执行主责主业,开展“办案+嵌入式”普法
     注重以案释法。始终秉持“如我在诉”的理念,做实定分止争,把释法说理贯穿纠纷调解、证据审查、事实认定、法律适用、文书制作、判后答疑的全过程,不断提升服判息诉率。抓实典型案例培育工作,《同德县某建材公司与青海某建设公司工程施工合同纠纷》入选全省法院诉讼保全十大典型案例,在西宁晚报刊登《以案说法》典型案例8期。注重创新思维。在4个派出法庭设立代表委员联络室,完善代表委员联络机制。衙门庄法庭“抬起衙门就群众”,辖区乡镇实现法官联络站全覆盖。塔尔湾法庭坚持以创建“枫桥式人民法庭”为工作抓手,聘请十三届全国妇女代表、市县人大代表马雪莲担任调解员,打造“马雪莲调解室”,做到在调解中普法,在普法中调解。注重共建共享。选优配强力量,通过征询意见建议,优选一批文化水平高、调解能力强的人大代表、村委负责人参与调解工作,组织法官对其开展基础法律知识和调解能力相关培训,力争推出一批“法律明白人”“村居法治带头人”。同时,创新“5+8+N”多元解纷模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群众普及法律法规知识。
聚焦群众多元普法需求,开展“文艺+沉浸式”普法

     文艺“搭台”更走心。深化“法律九进”,以文艺“搭台”、法治“唱戏”,用小切口展现大主题,用小故事讲清大道理,编排小品、三句半等节目,用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方式将法治宣传与群众日常生产生活更好地紧密结合在一起,点燃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热情。开门“铺路”有看头。借力开学季、宪法宣传周、警察节、女法官国际日等时间节点,开展“法院开放日”“警营开放日”等活动,邀请师生代表、金融行业代表等到法院“打卡”,通过参观党建苑地、廉政文化室、法官长廊及旁听庭审等,近距离感受法院文化氛围和法律威严,让普法更加直观见效、有滋有味。送法“上门”润人心。坚持能动司法、靠前司法,积极将市场主体的“需求清单”转化为审判机关的“履职清单”,深入辖区企业开展县域民营企业法治体检、座谈交流、法治讲座,发放《民营企业法律风险提示手册》,制作普法动画视频。将司法服务延伸至“最后一公里”,在北川工业园区成立巡回法庭,开展巡回办案。
聚焦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开展“点单+上菜式”普法

     守护未成年人成长。创新“1+2+N”法治宣传模式,在大通七中探索建立校园法治委员会,编写根据真实案例选材的《青少年法治教育手册》,编排“大通县未成年人犯罪预防示例模拟法庭”。积极开展“撑起半边天、做好护苗人”等法院开放日活动6次、“亲子对话”4次、庭审观摩12次。组织法官入校开展“利剑护蕾·雷霆行动”反校园霸凌宣誓、校园法治讲堂等活动8次。摸准需求精准滴灌。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在“民法典宣传月”“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之际,根据国家工作人员、青少年、村民居民等不同对象和群体特点,开展国家安全、防电诈、民法典等相关知识和送法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等普法宣传活动,将法律知识贴近民生,努力提升辖区群众法律素养和维权能力。司法护航生态环保。牢记“国之大者”,积极探索生态环境司法保护新路径,联合大通县检察院首次发出青海明长城(大通段)文物保护领域和塔尔镇东庄村“生态修复补植复绿基地”生态保护领域的《司法保护令》2份。积极开展“全国生态日”系列法治宣传活动,依法守护大通生态高颜值。

本文作者:马红艳

责任编辑:史廷义